1253794647 乘车进入中广核台山核电站基地,晴朗的天空下台山核电1、2号机组核岛庞然矗立。不时有持卡进出的员工秉着严肃神情来往,丝毫没有注意到记者们的到访。正对着核岛对面的半山腰上,醒目立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字牌,核岛另一侧就是中国南海。 日前,记者走进台山核电站、阳江海上风电项目的青年员工团队。台山核电站位于广东省台山市赤溪镇,目前一期工程建设了两台EPR三代核电技术压水堆核电机组,每台机组单机容量为175万千瓦。台山1号机组于2015年12月30日率先开始冷态功能试验,成为全球首台开展冷态功能试验的EPR三代核电机组。 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区东平镇南侧海域,距阳江市陆域约28.5公里。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于2017年9月11日获批,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上网电量约10.3亿千瓦时。 据了解,台山核电站、阳江风电项目团队都以青年员工为主。台山核电站35岁以下青年员工占比约70%,员工平均年龄30.5岁;阳江风电项目团队35岁以下青年员工占比62%。 就是这样两支年轻的团队承担着中国最复杂最精准的能源工作。因此,在五四青年节100周年前夕,记者走访两地,了解青年能源人的风貌与精神。 坚持“中国式”刻苦死磕 走访过程中,台山核电调试团队的电气调试工程师朱小霞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目前是唯一一个在核电现场参加调试系统的女青年员工。 “干技术,可跟性别没有太大关系。”朱小霞告诉记者,自己常常被同事称为“女汉子”,身为发电机励磁系统调试负责人,每次在调试工作时都会绷紧自己的每一根神经线坚守在现场。工作虽然难,但对她有很大的吸引力。“我的师傅对我说,他来这里,就是因为这里有新技术新设备。通俗点说,就是:有搞头!” 朱小霞告诉记者,在台山1号机组发电机短路试验期间,由于现场某一个点的检查情况与预期存在偏差,所以调试暂停试验。“当时已经到了凌晨,法方同事Ali就说,试验估计做不下去了,想要先回去休息。但其余中方的同事仍然在坚持试验。等到第二天Ali询问我们处理进展的时候,我们的试验都做完了。” 朱小霞说,中方同事遇事不喜欢等,也不喜欢轻言放弃,Ali对他们的效率感到非常惊讶。“我们的同事开玩笑地对Ali说:你太不了解我们中国人啦!”经过那次之后,只要是大型联调,无论多晚,Ali都会和中方的青年团队一起,坚守现场。 “我们不喜欢等。一旦发现了问题,大脑反而会变得异常活跃,哪怕是已经连续工作很久,哪怕是凌晨,只要这个问题搞不定,心里就像压了块石头。对我们来说,最难做到的就是去休息,等着别人来给解决方案。”朱小霞说。 坚持“中国式”的刻苦死磕,朱小霞所在组并不是孤例。来自台山核电芬兰OL3项目的尹亚华也因为这种“中国式”的刻苦精神,令芬兰Ol3项目培训老师刮目相看。 △台山核电站 据尹亚华介绍,首批OL3项目支持人员前往芬兰后,根据项目管理要求,需要进行对芬兰法规、项目管理规定、工业安全、质保等方面的综合培训。培训老师已经有10余年经验,曾向他们透露,一般只有40%的人能够一次通过考试。 “当时我就想,在求学求职的路上,大家都是劈波斩浪过来的,要是连这种基本的培训都不能通过,集体和公司的形象可都会受损啊。”害怕通不过考试的尹亚华一行人,在培训班结束后就商量着一起讨论当天培训的内容。一旁的同事们听到了,纷纷强烈表示要加入,随后,加入的人就越来越多。“就这样,自发的小规模自习班居然变成了全员自习班。” “人到齐后,我们就把国内的法规程序与OL3的培训内容一起对比学习,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不断补充,很快就理出了头绪。” 考试过后,所有台山核电的同事全部一次通过培训考核。“培训老师十分意外,惊讶地说:这是首次全团队一次性通过考试。这使他对中国小伙子印象非常深刻!”说到这里,尹亚华的脸上浮现了抑制不住的自豪表情。 创新奉献是青年员工身上“撕不掉”的标签 除了“中国式”的刻苦死磕精神,记者在与这些青年员工相处的过程中,还看到了他们的创新、奉献。 对于核电机组来说,最复杂的一个试验就要数BAS106试验了。BAS106是全厂性试验的电源切换瞬态试验,在这个试验中,机组内众多设备状态都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机组的状态发生重大变化的试验。台山核电站电源切换试验工程师颜旭告诉记者,这项实验具有技术复杂、难度大的特点。“我们在调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在前期由于对技术了解程度不够深入,常常会有技术受制于人的痛苦。但是,我们年轻人都牟足了劲,希望扭转这个被动的局面,掌握技术主动权。” △“创立号”打桩船正在作业 △工作人员需乘坐小船,通过吊升到作业船 据颜旭回忆,在台山1号机BAS103试验时,因为仪控系统的一个卡件的问题导致风机动作时间不正确,直接导致试验停工。“当时法方说,在给出明确结论前,这个试验只能中止。试验只做了一半,结论还需要法方给出,我们的心情有沮丧、有失落,更有不甘心!当时我们就想,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难道每次都要依靠老外?” 为了能够搞清楚问题的原因,颜旭和几个试验人员就找来卡件、风机、机组控制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做模拟验证。“就这样,大概在凌晨4、5点时找到了通过修改软件去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第二天的会议中,法方设计部门给出了通过修改硬件的方式提高卡件优先级的方案。“这个方案变更量很大,重新设计卡件,再到采购、运输、安装、调试会直接导致BAS试验停工3个月,进而影响后续台山1号机的热试等重大节点的实现。而我们的方案只需要2-3天就可以搞定。”最终,经过与会各方的探讨,颜旭团队的方案得最终到了认可,这其中就包括法方BAS调试专家Fayol。颜旭打趣地说:“这个法国人可是在岭澳二期就指导过我师父的师父进行电源切换试验,可以算我的祖师爷了,但困难面前人人平等,风机卡件问题也困扰了祖师爷。能得到他认可,我觉得我们的技术自主化的水平确实进了一大步。” △阳江风电项目工作人员 颜旭透露,在那之后两名队友被邀请去芬兰EPR项目做电源切换的技术支持。“我觉得我们是真的逐渐开始了从徒弟超越师父的转变。” 颜旭认为,刻苦、勇于创新是青年人统一的精神风貌。“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都有很强的建功立业意愿,希望在自己的工作中创造价值。选择核电一线虽然比较苦,但是也是最快、最有效的成长之路。” 同时,青年人也不乏奉献精神。 阳江海上风电项目的作业地点,是距离海岸二十多公里的“创立号”打桩船。项目工作人员每次前往“创立号”都要经过2个多小时海上行驶,即使到了“打桩船”,船上也没有通讯信号和任何的娱乐方式。 阳江风电项目突击小分队25岁的梁远铿就有9天9夜与家人失联的经历。第一次上船时,由于不太了解情况加上心情激动,忘记跟父母报备。9天的船上生活无比寂寞,粱远铿说平时只能在船上一边听歌一边看海看月亮,“我最喜欢听的歌是talking to the moon,而我在船上的生活也只能是talking to the moon。” 9天过后上岸,他的手机短信提示振到手机发烫。梁远铿马上给母亲打电话,听到的第一句话是母亲的痛骂:“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参加工作还让父母担心!” “虽然和同学其他相比,我的工作条件、生活质量差一些,会有一些心理落差,但是我经历了他们无法经历的,这也是我的收获。时代赋予了我们使命,我们作为青年,也应该担起这份责任。”梁远铿说。 (编辑:Nico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