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794647 根据《关于征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案例的通知》(环办宣教函〔2018〕1387号)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经过征集、初选和专家评审,选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十佳公众参与案例,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19年5月22日至24日。 公示期间,对公示案例有异议的,请于公示期内以实名书面方式向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进行反映,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联系人: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 连斌 电 话:(010)66556051 传 真:(010)66556974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江苏“环境守护者”行动 组织单位: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推荐单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2017年8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面向全省公开招募了642名“环境守护者”,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15岁,来自全省各个行业。2018年1月,首批“环境守护者”在接受统一培训后“走马上任”,成为江苏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鹰眼”和“参谋”。 通过“环境守护者手机端APP”和“江苏省环保公众参与信息管理系统”两项信息化技术手段,环境守护者们监督环境治理,传播绿色理念,化解环境矛盾,参与生态环境事务的管理。一年多来,他们上传数千条环境问题线索,推动了一大批环境问题的解决;与此同时,积极向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提交工作意见和建议,在群众和政府部门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江苏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了“民众智慧”。 环境守护者队伍带头组织开展各类环保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的诺言,引导公众选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各地生态环境部门不定期组织相关专业培训和座谈交流,提升“环境守护者”参与环境监督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绿色离校”全国校园公益行动 组织单位:物物福公益团队 推荐单位:首都文明办 “绿色离校 绿色感恩”项目由“2016北京榜样”获得者陈文森于2012年在西南石油大学发起。项目旨在倡议毕业生在离校时通过实际行动,为社会创造价值,提前承担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倡导绿色回收,让大量闲置的衣物、书籍循环利用起来;培养在校学生“绿色感恩”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式,舒缓学习压力。 7年来,项目累计引导全国百万学子参与公益行动,累计回收书籍97万余册、衣物65万余件、塑料瓶42万余个,其他物品9万余件,为毕业生免费搬运行李1万余次,成为目前国内影响力最大的高校公益活动之一。 项目所有回收的物品均不统一处理,本着各学校“就近处理”的原则,或出售将资金用于公益活动,或把书籍捐赠循环利用,衣物则由各地慈善总会、公益机构进行整理及再利用。 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目前已覆盖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学。不仅为毕业生们带来了独特的毕业季,更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绿色公益的种子,传递了爱心、环保、感恩之心。 长江源斑头雁保护青海项目 组织单位: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 推荐单位:自荐(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 斑头雁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之一,冬季在印度越冬,夏季迁徙到青藏高原繁殖。班德湖内岛屿正是斑头雁在长江源的重要繁殖地之一,过去这里每年约有2000枚鸟蛋被盗捡。从2012年开始连续7年,每年4月到6月,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便招募志愿者驻守在班德湖畔,保护迁徙到长江源繁殖的斑头雁。通过志愿者的努力,2018年在班德湖栖息的斑头雁已达到3195只,与2012年相比数量增长近两倍,并已连续4年稳定在3000只左右。 2018年,项目还开创性地开展了连续45天的网络直播“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守护斑头雁2018”,让城市人实时观察到千里之外生活于海拔4600米环境中的野生动物。同时,与全国18家动物园联动,不仅在动物园的大屏幕同步直播斑头雁孵化全过程,还在线下开展长江源野生动物图片展览、观鸟、绘画、校园宣讲等活动共53场,参与人数达272万人次。 项目还促进了当地野外观测站的建设,推动当地政府在班德湖畔建起长期性的“班德湖野生动物观测站”,成为长江源的第一个野生动物野外观测站。
上海社区垃圾分类减量项目 组织单位:上海徐汇区凌云绿主妇环境保护指导中心 推荐单位: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2011年,上海徐汇区凌云绿主妇环境保护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绿主妇”)以“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项目在全市推进契机,在徐汇区梅陇三村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活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 8年来,“绿主妇”从干湿垃圾分类做起,逐步摸索出一条“厨余变宝、循环利用、便民利民”的湿垃圾源头减量生态循环链。借助品牌优势链接多方资源,将环保公益组织、企业等引入社区治理,并聚集了一批厨余收集、破碎处理、防腐防臭的专业团队,为湿垃圾源头减量提供先进的理念、合理的方法和专业的指导。 “绿主妇”通过推广家庭厨余分装投放,建立厨余资源回收点,与垃圾清运系统分离,形成“场社对接”新模式,在源头减量基础上进行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逐步实现社区湿垃圾零外排。在项目带动下,梅陇三村居民养成了“湿垃圾手动破袋”“厨余垃圾单独投放”等分类习惯;通过粉碎发酵处理等,平均每天实现厨余垃圾减量180公斤,每年收集到的500多桶厨余垃圾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液体酵素用于小区种植,居民吃上了用自家“垃圾”种的大米和蔬菜。 截至目前,梅陇三村及“绿主妇”团队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队860余批次,其影响和辐射力已扩至全国20个省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