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794647 海洋滩涂是地球上天然的污水处理厂,可以通过底泥、微生物和特有动植物系统的联合作用, 把排向海里的污水净化。 海洋滩涂湿地是宝贵资源,按照《国际湿地公约》,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滩涂都是国土, 此范围之外12 海里才是领海。 海洋滩涂湿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宝库,是珍稀鸟种的越冬栖息地和自然繁殖地。珊瑚礁、红树林和大米草等淡咸水交汇的大量珍稀物种,都只能在海洋滩涂湿地生存,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任何国家修复滩涂,都是对世界的贡献,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中国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经验,修复滩涂湿地有助于提升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影响力。 21 世纪是海洋世纪, 这已成为国际共识。全球海洋面积有3.61 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1%。但是关于海洋,还有很多未知。人类海洋知识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远在天边,是深海;另一个近在眼前, 是滩涂湿地。大家都知道湿地是地球之肾,其实滩涂就是海洋之肾。我国有近海与海岸湿地5.9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0.9%。 笔者40 年来对全球106 个国家进行了生态实地考察和研究, 对海洋湿地 滩涂,或称近海与近岸湿地的专门研究始自30 年前。此后,这个领域一直是笔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如何定义湿地? 笔者自1983 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主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工作, 前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系统工作了10 年, 对中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做了一系列工作,包括主持中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报告的审查、递交和签订等。 今天,湿地一词已经广为人知,还进入了小学课本。而在申请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时候, 国内字典中还没有湿地一词。《康熙字典》中与湿地最相近的词是淀 浅水也。国内学术界称湿地为沼泽和滩涂,民间则俗称湿地为烂泥塘。湿地,当时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科学概念。 当时我国报出的申请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材料比较简单, 国内甚至找不到专门研究湿地的专家,而国际公约申请报告除盖公章外必须有专家个人签字。经过调研笔者自己重新整理材料并签字,上交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得以通过。就是在这个时期, 笔者最先把wetland 译为“湿地”, 把这个概念引入了我国。 湿地类型很多,情况复杂, 多种定义不够确切,以至有不少误解。例如,湿地的特征就是干干湿湿的地域。说“今年湿地干了,要马上注水”,是不科学的, 要看干旱周期有多长。 人们对湿地定义的认知,主要都来自于《拉姆萨尔公约》,全称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可见定义是一种特殊的湿地,不能代表全部湿地。在这种湿地类型中,海洋滩涂占比很大。 笔者综合陆海湿地实际,给出了如下的湿地定义:“自然形成的、常年或季节性的,滩涂湿地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内陆湿地在季节或年际水深变化超过30% 的水域,如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滩涂地或其他积水地带。” 1990 年笔者任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代表,代表中国参加签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负责人扎尼哥助理总干事说:“我最清楚吴代表对此的积极、有效贡献。” 海洋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有多大? 海洋滩涂湿地有其生态系统功能,这也是最根本的功能。海洋滩涂湿地,包括特殊的动植物、微生物、海水和底泥系统。湿地是地球之肾,海洋滩涂是海洋之肾, 是地球的天然的污水处理厂。海洋滩涂湿地通过底泥、微生物和特有动植物系统的联合作用,可以把排向海里的污水净化。红树林是海洋滩涂湿地最重要的植物系统,红树林本身就是一个系统, 有38 个不同的种类。目前,我国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和辽宁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等都已作为滩涂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 滩涂湿地是国土,按照《国际湿地公约》,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滩涂都是国土,此范围之外12 海里才是领海。我们应宣传这一概念,引导国际舆论,对中国在南海岛礁建设的合法性予以有力支持。 海洋滩涂湿地是宝贵资源。国际有关机构对湿地做出生态估价,每公顷平均价值约4 万美元, 而滩涂要高于这一平均值。因此, 围海造田和滩涂养殖破坏湿地, 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理的。 海洋滩涂湿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宝库,尤其是珍稀鸟种如黑嘴鸥和丹顶鹤等的越冬栖息地和自然繁殖地。珊瑚礁、红树林和大米草等淡咸水交汇的大量珍稀物种,都只能在海洋滩涂湿地生存,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所以,任何国家修复滩涂, 都是对世界的贡献,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中国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经验,修复滩涂湿地有助于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如何加强湿地与滩涂生态修复? 笔者曾经参与和主持过很多湿地生态修复工作。 黄河自1972 年起连续断流, 最长时段达226 天,最远距离达700 公里。长时间和大规模断流, 摧毁了河口滩涂湿地,黄河面临着成为内陆河的危险。1999 年, 国务院批准笔者主持的以“生态水”创新概念为指导思想的新水量调度方案,在基本保证工农业用水的条件下,疏浚已淤塞的河道,甚至派人把口执行新分水, 以保证生态用水往下泄, 使黄河不断流,滩涂湿地能够恢复。1999 年,黄河执行新水量调度方案,仅断流8 天。此后至今,执行这个方案黄河再未断流,不仅保证了入海流量,而且河口滩涂湿地生机盎然,目前已从当年的荒野变为旅游热点,2018 年游客达30 万。 以前,为了让上海人民喝上好水,为寻找新水源提出了修建青草沙水库的考虑。青草沙水库实际上是河口近海湿地,属于滩涂。笔者协调了“水库占用湿地” 等不同意见,新设计方案使湿地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加。笔者倡建的以上海为试点的城市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水务局体制,是青草沙水库建成的重要保障。 现在青草沙水库的建成,改变了上海市主要依靠黄浦江取饮用水的历史。青草沙水库已成为上海市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供水规模占全市饮用水供应总规模的50% 以上,惠及上海1300 万人。 应重点关注哪些滩涂相关新科技? 应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技术。海洋滩涂是陆地污染源进入海洋的必经之路,工业企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沿海养殖污水、塑料等固体废弃物都会经过海洋滩涂排入大海,不仅会污染海洋滩涂,而且会污染海洋。尤其是当今的塑料污染,会形成上万平方公里的垃圾岛,北冰洋已见塑料小分子可能会造成全球性海洋危机。目前,海洋治污技术较陆地要落后至少10 年,必须迎头赶上。 应加强无人机监测在滩涂的应用。目前挪威已制造了充电一次可以以时速60 公里航行60 小时的锂离子电池无人机,可以对海洋滩涂实时全面监测,由传感器和回声探测器收集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这种监测不仅可以对海浪高度、潮汐变化、台风、二氧化碳和氯气浓度进行监测, 而且可以对污染物、赤潮、绿潮、鱼类和海藻进行监测,从而为实施各种滩涂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提供基础。 应发展环保滩涂养殖技术。海洋滩涂不是不可以养殖,但应保证污染物零排放。挪威从我国公司订制“海洋渔场1号”人工岛, 进行试验器中污染物循环处理、达到零排放养殖。这种技术前景广阔,但应不断降低成本,才能在发展中国家推广。 还应关注滩涂搁浅濒危鱼类救治。近年来,全球不断发生稀有鲸鱼和鲨鱼等大型鱼类不明原因在滩涂搁浅至死亡,死亡成百只的就有上百次。如果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及时发现,并用远程医疗技术在滩涂治疗后放生,将对野生动物的救治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湿地研究目前主要在内陆湿地,但滩涂湿地应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考察了我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57处湿地中的22处,包括广东湛江红树林和广西北仑河口等滩涂湿地。 笔者也对106个国家的世界主要类型湿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包括欧洲的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波兰和白俄罗斯,亚洲的柬埔寨、泰国和孟加拉,非洲的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和多哥,南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古巴,澳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等多国的滩涂湿地。 综合考察之后,笔者认为,中国在湿地生态修复的很多政策和实践经验,都值得其他国家应用和借鉴。例如,以“国际健康湿地建设”,引领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的目的并不是让城市再造湿地,改变自然生态系统,而是修复被破坏的湿地,使水城交融。修复的重点不在于面积和蓄水量,而是修复包括动植物和潜育层在内的湿地生态系统。世界上最大的滩涂湿地,非洲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湿地就严重退化,急需治理。 国家提倡建立国际合作科研大项目,建立《国际湿地研究与修复》的国际合作科研大项目, 既有基础,又有需求。尤其是在共商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 沿线各国都有迫切的需求。我们可以推广我国先进的生态修复理论、政策和实践经验,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我国在生态修复方面国际话语权,并可以为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的工作提供支持。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 (编辑:小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