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794647 2019年,无疑是中国环境治理浓墨重彩的一年:《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施行、《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纺织印染工业》等八项标准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指南(试行)》的出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纪律规定》的修订、《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的发布……这一年,水土固废气的大监管格局已经形成,环保产业已从政策播种时代进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时代。 2018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6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约18.2%,2019年我国环保行业总产值预计达8.87万亿元,据相关机构测算,根据环境保护形势与环保产业发展趋势,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有望超过2.1万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环保行业盈利能力也显著提升。2019年第三季度,环保行业86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36.4亿元、净利润5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6%,营收和净利增速较上年均大幅提升。2019年前三季度,环保行业86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75.1亿元,同比增长8.0%,40家公司保持了利润的增长。 并且,“大鳄”跨界者在加速布局环境产业,去年,央企纷纷涉足生态环境产业。目前,95家央企中,涉足生态环境产业的央企有53家,包括中节能、中信环境、光大国际、三峡集团、葛洲坝、中车等公司,几乎涵盖了环保产业的所有细分领域。 随着国企新力量的进入,环保产业将进一步做大做强。 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前三季营收2075亿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十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电力、水泥、钢铁、化工、轻工等重污染行业的治理力度,有力地拉动了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领域不断拓展、结构逐步调整、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2019年第三季度,环保行业86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36.4亿元,同比增长16%,上年同期为1%;实现归属净利润57.7亿元,同比增长6%,上年同期为-32%;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53.7亿元,同比增长7%,上年同期为-33%。2019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速较2018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速显著上升,利润同比增速则扭转了上年同期同比增速大幅下滑的态势。其中,52家公司保持了利润的增长,其中26家实现了扣非净利润超过40%的大幅增长。 与2018年第三季度相比,2019年第三季度业绩增长的公司显著增多,由41家增加至52家;业绩下滑的公司数量有所减少,由45家减少至34家;业绩增长幅度超过40%的公司明显增多,由19家增加至26家;,业绩下滑幅度超过40%的公司数量显著减少,由25家减少至16家,体现了环保行业2019年第三季度业绩和上年同期相比,经营情况改善明显。 2019年前三季度,环保行业86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75.1亿元,同比增长8.0%;实现归属净利润153.5亿元,同比下滑19.8%;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144.6亿元,同比下滑17.6%,上年同期为下滑15.8%。 利润总体下滑主要是因在86家环保行业上市公司中,有10家企业(神雾环保、*ST节能、*ST凯迪、*ST菲达、*ST科林、永清环保、兴源环境、天翔环境、科融环境、盛运环保)由于违规、诉讼、大股东股权变更等因素出现非正常经营状况。若剔除这10家公司非正常经营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环保行业76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05.0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归属净利润192.0亿元,同比下滑11.9%;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175.0亿元,同比下滑13.5%;总体收入增幅略有增加,总体利润下滑幅度大幅收窄。 在行业整体利润同比下滑的背景下,2019年前三季度,86家公司中仍有40家公司保持了利润的增长,其中14家实现了扣非净利润超过40%的大幅增长。 半数央企入场重塑环保产业格局 目前,环保产业正形成新格局,近半数央企涉足生态环境产业。国企新力量的进入,将加剧整个行业竞争和整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环境产业也将形成国企央企主导投资、民企专注细分市场技术的新格局。 截至目前,95家央企中涉足生态环境产业的央企有53家,包括中节能、光大国际、三峡集团、葛洲坝、中车、中信环境等等,几乎涵盖了环保产业的所有细分领域。 从细分行业来看,参与水处理的企业最多,有28家央企开展了各类水处理业务,包括工业废水处理、农村分布式水站处理和城市传统水务。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分析,我国面临城市水环境管理重大战略转折期,表现为从追求工程结果到关注环境效益的转变,从点源控制到面源控制的转变,被动防治到主动修复转变,这就为参与环境治理的企业提供了新领域、新技术、新工艺。 以当下污染防治攻坚战主战场之一的长江经济带为例,三峡集团早已参与其中。先是宣布着手打造生态环保业务板块,组建中国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发起设立中国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筹建长江生态环境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牵头组建长江生态环境产业联盟,设立长江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等,三峡集团的目标是把生态环保打造成其业务核心,从“开发长江”转向“保护长江”。 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已构建起集再生资源、水环境治理、污土污泥治理、新型环保材料、固废垃圾处理、清洁能源等为一体的环保业务产业链。2015年至2018年,短短4年,葛洲坝环保营收由65.60亿元飙升至194亿元。 除此之外,具有国企背景的地方环保集团也纷纷组建,杀进环保市场。浙江省环保集团、辽宁省环保集团、陕西环境产业集团、福建省环境保护股份公司、山东环境产业集团以及广西、江西、江苏等省级环保集团纷纷成立运营。大型清洁能源企业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也透露,将参与其中,成为参与长江大保护的主要央企之一。 有专家形容,目前是“大鳄”跨界者在加速布局环境产业。 在王凯军看来,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基本完成,拉动经济急需寻找新的投资方向。环境产业能够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邱小平也在会上指出,巨大的环境治理需求已成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环境服务业公司应抓住产业变革、消费升级、政策落地和环境优化的有利时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坚守实业、做精主业,在细分领域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2020年环保产业营收有望超2.1万亿 目前,在政府大力推动、企业纷纷入局之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水更清。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19年1至10月,全国Ⅰ-Ⅲ类断面比例为75.4%,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3.2%,同比减少1.9个百分点。全国1170个地下水考核点位连续两年实现质量极差比例控制在15%左右的年度目标。 天更蓝。2019年11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4%,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3.0%,同比上升18.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9%。 土更绿。“十三五”以来,全国关停涉重金属行业企业1300余家,实施重金属减排工程900多个,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实施后,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组织开展了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行动,共排查企业13000多个,确定需整治污染源近2000个。 进入2020年,财政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开放将大力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在政策和市场的利好下,环保产业也将进一步做大。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分析报告(2019)》。2018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6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约18.2%,其中环境服务营业收入约9090亿元,同比增长约20.4%。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环保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环保行业总产值达8万亿元,预测2019年中国环保行业总产值将达8.87万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07%,并预测在2023年中国环保行业总产值将接近14万亿元。 根据《报告》预测,未来,环保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采用环保投资拉动系数、产业贡献率、产业增长率三种方法预测2020年环保产业发展规模在1.8万-2.4万亿元之间,对应年增长率区间为6.1%~22.5%。根据环境保护形势与环保产业发展趋势,按照年均增长率14.3%计,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有望超过2.1万亿元,比上年预测数增加0.1万亿元。 编辑:蓝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