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环保网

海西环保服务平台 | 技术服务:青鸾传媒

热线服务电话:13720882598


lsqy.jpg  ptqy.jpg

海西环保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环保新闻

“922绿色出行日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

时间:2020-09-23 14:57:21  来源:海西环保网  作者:佚名

9月22日下午,由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主办、中国建设报社协办的“922绿色出行日国际论坛”在京举办。论坛邀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我国绿色出行的发展现状、趋势与未来。

1.jpg

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核心专家陈小鸿

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核心专家陈小鸿从宏观视角对慢行交通的演变、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她重点介绍了慢行交通方式与使用特征的演变,新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下慢行交通功能与目标的变迁,我国在慢行交通建设和规划方面的主要目标和规范性的要求以及未来可以在慢行交通建设方面的探索。其中,在建立和完善慢行体系方面,她以上海为例,提出整个慢行交通的发展不仅要纳入到各个层级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更要进入到立法体系。

2.jpg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总规划师田锋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总规划师田锋介绍了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慢行交通规划与实践。福田区转变理念、目标、技术路线与分析方法,提升慢行交通的可达性、扩展步行交通的服务范围;减少机动车道、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削减路内停车位,拓展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空间;实现步行和自行车零高差,实现无障碍通行,增强骑行与步行的舒适度;结合不同人群的活动特征,提供安全、连续、方便、舒适的出行空间;考虑底层安全诉求,打开封闭的绿化空间,完善道路红线与照明设施。

3.jpg

字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洋

字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洋认为“如果不能衡量,就不能改善”。他以街道体检为基础,介绍了中国城市慢行环境评价的内容。他提出,做好“美丽街道”的建设,首先应建立多尺度、多维度的指标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分析工具方法,例如,遥感大数据分析、街景自采集工具、街景AI智能评价、新媒体社会感知等。同时,他呼吁建立一个覆盖全国、主体多元的“美丽街道”评价组织联盟,定期发布第三方评价报告,引导慢行领域健康发展,建立起一个低成本、广覆盖、主客观、可参与、长积累的街道体检体系。

4.jpg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副教授熊文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副教授熊文概述了中国城市人行道的净化问题。熊文认为,人行道路面问题是最小但最大的民生问题,是最小但最难的治理问题。许多路面年久失修、路砖与井盖沉降导致路面不平坦,给行人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人行道宽度问题也是城市人行道净化的核心问题,要守住1.5米最小宽度、1.5厘米最小路面差(路面高差和凹陷都不能大于1.5厘米)、两个人行道的底线标准。此外,设施占道、不安全、不连续等问题也是人行道净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5.jpg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副所长盖春英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副所长盖春英以北京的具体实践经验为切入口,以京藏高速辅路上的自行车道为例,介绍利用高速公路廊道打造自行车快速路的新模式。她提出,因高涨的健康渴望与健身需求、旺盛的通勤需求与自行车出行的时间优势导致京藏高速公路的骑行人数持续上升。强需求让京藏高速公路骑行的不便之处愈发凸显,传统车本位的空间分配机制不适应骑行需求,亟待调整转型。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卞硕尉基于苏州河两岸滨河贯通和南京路步行街两个项目介绍了迈向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城市空间的方法。为解决苏州河两岸的未开放断点,上海市开放占用滨河道路空间的小区、单位,将小区绿地变成了苏州河滨河公园,实现功能转变,打造高品质滨河的公共空间。在对南京路步行街的改造中,兼顾文化形态、消费形态、空间形态和商业业态,翻新老字号品牌、打造可供行人停留的“街道口袋”、整治建筑地面,形成有活力的街道界面空间。

此外,两位国外专家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连线会场,介绍了国外绿色出行的经验做法。荷兰哈斯康宁咨询公司项目经理JasperHomrighausen介绍了荷兰绿色交通发展历程;丹麦盖尔事务所主任RasmusDuong-Grunnet基于疫情中对可持续城市更新的思考,介绍了塑造15分钟社区的重要性。

(编辑:逍遥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智能系统帮助中心管道疏通保洁护理广告合作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