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794647 4月16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集中公开通报第一批8个典型案例。8个案例全面覆盖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的8个省(区),反映出一些地方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可以看出,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省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情况,省级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和担当作为情况,地市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开展督察。 那么,首批公开的8个典型案例,查出哪些问题? 落实政治责任意识不强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仔细梳理典型案例,地方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够深入、环境主体责任落实缺位明显的现象不在少数。 如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刘府镇机动车拆解行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长期未得到整治,督察转办信访件查处不彻底,相关地方和部门监管缺失。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陆坊工业区违规用地普遍,有关部门上报虚假材料,放任企业带病生产,同时漠视群众诉求,日常监管缺失,导致区域环境污染严重。 正是由于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政治责任意识不强,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未压实,各地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大生态环保格局未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思想认识、责任落实不到位,最终导致问题治理久拖不决,落实要求大打折扣,群众利益遭到损害。 贯彻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不到位
典型案例指出,一些地方对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理解不深,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到位。 如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平遥、灵石等县(市)不顾水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盲目上马一批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的焦化项目,导致当地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水资源供给现状不容乐观。 河南省郑州、开封等地市不顾水资源禀赋,以引黄调蓄灌溉、民生供水为名,大量引用黄河水搞“人工造湖”,进一步加剧地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压力,并大面积占用耕地。 湖南省湘潭市在推进港口、码头污染防治方面,存在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部门监督管理失职失责、地方政府重视不够等问题,湘潭市部分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设施难以满足运行需要,雨污水排入湘江问题突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样板。山西、河南、湖南三省的典型案例,均与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相关,其发挥的警示作用有助于实现守护母亲河的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够有力
尽管“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我国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典型案例同样证明这一点。 如辽宁省铁岭市凡河新区污水管网破损严重,污水处理厂建成近10年没能正常运行,大量生活污水长期直排,造成凡河水质严重恶化,部分污水渗漏进入地下水,导致凡河新区地下水严重超标。 云南省保山市主城区隆阳区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每天约4.5万吨污水直排“母亲河”东河,致使东河成为纳污河,自2018年以来水质持续恶化为劣Ⅴ类。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中申报不严不实,整治敷衍应付,城市污水治理工作中管网建设长期滞后,导致大量污水直排,同时高额处理费被浪费,环境效益却收效甚微。 辽宁、云南、广西三省的典型案例,均是当地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而案例材料中“全区最差”“全国罕见”“严重缺失”等措辞,更是反映出问题之严重。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够有力的背景下,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重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态环境风险及处理情况的高度关注显得尤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集中公开通报八个典型案例,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历时多年来第一次采取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真正做到了有图有真相,使得案例更加直观、有力,警示效果更加明显。 (编辑:逍遥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