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794647 5月21日,由平安智慧城市主办的“科技赋能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暨环强险服务平台研讨会”在平安金融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银保监局、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等各界人士围绕如何发挥科技、保险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社会管理功能,运用市场手段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等议题展开探讨。
研讨会现场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深圳银保监局财险处副处长杨 、深圳生态环境局法规处科长刘云浪、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新、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管理与政策教研所所长常杪、太平洋保险业务总监戚云婷、地环科技副总经理罗汇东,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高孟轩、平安智慧城市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马杜等领导和嘉宾参加了活动。 聚焦“双碳”目标 专家共话绿色金融助力低碳经济 研讨会开始,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高孟轩发表致辞,他指出,深圳是绿色金融方面创新的排头兵,也是全国的标杆。平安集团经历了33年的探索,从单一保险走向综合金融,从综合金融再走向“金融+科技”,从未停止过创新的脚步。平安集团扎根深圳的战略是“金融+科技”、“金融+生态”,通过科技服务平台来帮助服务的企业降低人力、时间、资金成本,只有当企业的成本真正降低获得真正的价值,绿色金融才发挥了实际作用。平安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打造有温度的保险。作为科技企业,助力产业升级低碳发展是平安智慧城市作为技术提供方的职责所在,平安智慧城市在深圳落地第一个智慧环强险服务平台,为投保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的企业提供保中风险管理的服务,跟生态伙伴合作,让企业享受线上线下的环保管家服务,通过专家课程帮助企业提高环保管理的能力和意识。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科技赋能绿色金融。 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高孟轩发表致辞 随后,与会人员围绕聚焦“双碳”目标展开主题发言,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通过视频做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气候投融资展望》主题演讲,发言中提到实现“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将对中国产业和投资发展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节能减排等很多领域起到重要作用。柴主任提出几点建议,企业实施科技战略时要考虑碳中和和碳达峰的因素,宏观审慎决策,制定风险监管和定量机制。通过金融创新科学规划碳中和产业发展,提升企业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管控能力,同时对于住房、购车等领域涉及大量低碳发展的工作,需要结合金融科技的创新助力绿色低碳。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新做了主题为《碳减排情景下大气环境监测、模拟和健康效应评估》的主题演讲,从另一角度为大家展示了学院在助力碳减排方面的学术成果。杨院长讲述了学院在无废城市、生态修复、智慧环保、环境健康和大气减碳五个研究方向的碳减排探索,以及对新型减碳技术实施过程中生态系统影响及健康风险的一系列评估。学院目前围绕碳减排情景下的大气环境监测,碳减排可协同空气质量改善和人群健康收益等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模拟基于粤港澳大湾区4公里尺度分辨率的碳减排大气协同健康效应,去优化碳减排和大气污染物减排的协同路径,指导相关的碳减排工作。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管理与政策教研所所长常杪发表主题为《“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的主题演讲,综合自身在环境管理领域30年的经验,常教授系统性归纳了各个国家在降碳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金融领域方面的特点,对我国的碳中和建设路径提出建议。宏观层面,降碳思维需要深入各个部门的规划和举措,形成新经济增长模式;要解决体系性问题,建立应对温室气体整体体系建设;重点的领域划分要因地制宜;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特点结合碳中和抢占未来发展高地。微观层面,要“抓试点、抓技术、抓数据”,特别在大数据建设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污染源数据的协同管理。 专家现场主题演讲 三位专家从碳中和规划的中国路径,国际碳中和发展现状,科研院校碳减排课题研究法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探讨,为现场与会人员带来高价值信息。 平安做有温度的金融 环责险面临机遇和挑战 国家力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环责险将迎来历史机遇。为此,平安智慧城市在深圳建立了第一个智慧环强险服务平台。平安产险政保部产品经理高莹带来《环强险创新产品研讨》的主题演讲,她介绍了环责险的现状和平安在产品创新上所做的尝试,指出环责险面临“保险覆盖不足、环污事件频发、产品范围单一、依靠政策驱动”等痛点问题。根据科学统计,目前环责险的渗透率很低,主要表现为有排污许可证的规模型企业数量为33万家,全行业投保的企业数预估3万家左右,投保占比不足10%;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查处的环保违法案件有23.3万件,罚金115.8亿元,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环境修复费用成本高,罚金呈逐年提升态势,保费却没有相应提升,2017年环责险市场保费仅为3.15亿,不足罚金的3%。 2021年3月1日,我国首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正式实施,明确指出要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简称环强险)等绿色保险业务,通过金融市场的力量来增强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条例把环责险定义为强制性保险,对环责险的政策驱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基于以上背景,平安在环责险上尝试做产品的创新。高莹认为环责险带来机遇的同时面临更大的挑战,环责险是一个蓝海市场,随着法律环境、市场需求的变化,保险公司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是创新的保险产品对数据的需求很高,需要平台的支持;二是对渐进性污染事故具体的赔偿标准需要长时间探索;三是创新的保险产品对保险公司的承保专业能力要求更高。 平安智慧城市智慧环保创新团队市场总监庄曜任发表《平安智慧城市:科技服务让金融更有温度》主题演讲,作为智慧环强险服务平台的产品设计者,他围绕目前环责险面临的“产品设计待提升、立法支撑少依据、风险把控不充足、责任主体难明确”等难题,现场介绍并演示了智慧环强险服务平台的功能亮点。 平安智慧环保创新团队市场总监庄曜任现场演示产品功能 该平台可打通保前、保中、保后生态链条,为投保企业、保险公司、监管部门提供全方位环保管理SAAS化服务。投保企业方面,平台可提供多维度服务,涵盖环保咨询、教育培训、设备租赁等,大幅提升企业获得感。保险公司方面,平台可通过创新涉险因子价格浮动机制,及大数据分析实现企业信用评价及保费智能定价。监管部门方面,通过平台数据报告和案例支撑,可完善投保企业信息,涵盖应保未保数据,有力提升监管效率。 与会嘉宾合影 最后,圆桌会谈环节,围绕“科技+环强险”构建“政、企、险”三方绿色桥梁主题,各位嘉宾就双碳科技成果转化、环强险立法支撑落地、环强险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等问题从政府、高校、企业三个维度展开交流探讨,产生了精彩激烈的思想碰撞,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启示、思考与建议。共识认为,需要通过三方合力,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较为公平的“环强险”服务机制,促进社会监督体系、企业责任体系的建设,保险公司能科学、灵活定制产品,企业能做到风险可控、监管部门能有效开展监督,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编辑:蓝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