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794647 一篇题为“xxxx希望停止跨城代购”的文章又上热搜,据媒体报道“7月14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联系到一位长沙的某品牌奶茶代购,该代购表示,他每天能接到几百杯的订单,代购费600元起,单买一杯也能代购,凡是长沙高铁站能直达的城市都能代购。”而后,该品牌官方微博发文表示:“xxxx不支持任何代购行为,希望代购者停止这种行为,也呼吁消费者不要代购奶茶。” 这到底是该品牌自我导演的过度营销炒作还是确实有其事,外人不得而知。但就以普通大众的消费逻辑来说,确实觉得这件事情略有蹊跷。更早前在网络上时常有为了买该品牌奶茶彻夜排队,有些是排队几公里等待购买的信息在互联网上出现。一时间,该品牌成了奶茶品牌中的奢侈品,成了白酒中的茅台。这里笔者就局限的认知谈几点不成熟的观点。 从供需角度角度而言,首先奶茶制作工序应该不属于高难度流程,假设该产品“供不应求”,按照经商获利的规则,商家不可能不扩大生产线扩大供应以满足市场需求。那么如果市场需求得到满足,那么将出现供需平衡的状态。
当然,按照现在的营销手段,有饥饿营销的打法,但以“奶茶”这种非紧缺品而言,这种打法如果真的获得众多客户认同,那很可能是客户群体认知偏差较大,按网络用语,就是被不停的征收“智商税”。但以我国年轻人(奶茶主要消费群体)受教育程度而言,这种群体性被收智商税的概率应该极低。
该品牌以线上线下结合烘托宣传的手法,可谓超过了当年史玉柱脑白金,也超过了不少房地产开发商捂盘销售的手段。但如果潮水褪去,会不会出现裸泳的人呢? 如果按照媒体所言该品牌“其中一个代购”每天就有几百杯的代购量事情属实,那么可以推理几个结论
1、有钱人太多。这倒是一个喜闻乐见的结果,说明经济发展太好,赚到钱的人太多了。 2、有点钱但认知差异化的人不少。这事,倒不是什么好结果,如果一个月1万元的打工族为了喝杯奶茶花费那么多时间和金钱,那这个群体的认知要不就是太超前,已经可以适应火星生活了,要不就是智商不高,被忽悠去消费这种非必需品,关键还是很多人一起,这值得警惕,是不是要回炉学习了。 如果该信息属于虚假信息,那么...... 代购是什么角色?该品牌又充当什么角色?甚至,这消息是怎么火起来的?成为热搜,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以上观点仅为个人思考,不作为任何参考意见。 编辑:蓝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