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794647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3日的深夜,COP26超出预定结束时间近30个小时终于达成协议落下帷幕。经过艰苦的谈判,最后时分的妥协,一份所有缔约国都能接受的《格拉斯哥协议》出炉。 这份协议如会前所期待的,保住了1.5度目标的一线生机――缔约方对在2030年将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5%达成共识,通过了胶着6年之久的关于碳市场的决议,将各国盘点提升雄心的时间从2025年提前到2022年,发展中国家要求到2025年将适应资金倍增的条款也写进最后通过的协议中。但是,大会主席国推动的关于退煤的措辞在最后时刻因为印度的坚持从“Phase Out”(退出)改为“Phase Down”(减少)。 图片说明:大会主席夏尔马落槌,宣布格拉斯哥协议通过。 iGDP网络截图 此时,距离令人欢欣鼓舞的《巴黎协定》达成已经整整六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攀升,人类的碳排放预算日渐缩小,全球升温向着2.7度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大流行的重创下召开的本届格拉斯哥气候大会有着重要的转折点意义,全球气候治理从关注目标和雄心转向重视行动和落实――是希望也是必要。 回顾本届大会第二周的活动,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演讲开场。这位卸任领导者以一位普通公民的身份与青年活动家站在了一起,他认为青年活动家们有理由失望,并鼓励年轻人要“保持愤怒与失望”,但要将这些愤怒与失望转化为推动应对气候危机挑战的动力。 "To all the young people out there - I want you to stay angry. I want you to stay frustrated.But channel that anger. Harness that frustration. Keep pushing harder and harder for more and more. Because that's what's required to meet that challenge." ――Obama 图片来源:UNclimatechange 本周最大的惊喜来自11月10日中美两国联合发布的《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这份宣言为前景并不明朗的谈判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国际媒体在对此宣言的报道中大都采用了“意外”、“惊喜”等词汇。毋庸置疑,中美两国,一个是排放总量第一,一个是人均排放量第一,双方联手承诺在接下来的10年中开展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危机对实现温控1.5度的目标成败至关重要。 图片说明:实现1.5度目标需要人们的生活方式从高碳排放向低碳排放转变。 这份宣言给出了务实的行动计划,尤其强调在减少甲烷排放方面的行动计划:“双方计划在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制定强化甲烷排放控制的额外措施;中方计划在其近期通报的国家自主贡献之外,制定一份全面、有力度的甲烷国家行动计划,争取在21世纪20年代取得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的显著效果。”中方的承诺是在国内已有的非二氧化碳减排的工作基础上做出的,已经开展的政策行动如下图所示。 本周在谈判场外的主题日活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果。11月10日的交通主题日上,大会发布《关于零排放汽车和面包车的格拉斯哥宣言》,100多个国家政府、城市、州、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签署了此宣言,承诺在2035年前在主要市场、2040年前在全球范围内结束内燃机的销售。 图片来源:UNclimatechange 11月11日是城市、区域及建筑环境主题日,北京作为C40城市联盟的城市之一参加了C40和Arup联合举办的“全球气候行动展” ,这一展览现场设在大会绿区同时也提供了在线观展平台。 图片来源:Arup COP26落下帷幕,努力实现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度的承诺得到加强。推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在重点领域采取更积极更具体的行动,能直接带来减排效果,是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基础。期待世界各国携手努力,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已经开始。 (编辑:逍遥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