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794647 4月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第二场“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成就与进展。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生态文明领域立法任务艰巨繁重,未来我国将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立法的体系化、系统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表示,十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立法数量大幅度增加,法律体系日益完备,立法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立法生动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立法工作体制机制更加顺畅高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答记者问时,许安标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制定了7部法律,修改了17部法律。一是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制度。修改环境保护法,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二是修改完善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修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推进垃圾分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噪声污染防治法,建设和谐安宁的环境。三是完善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的法律制度。修改森林法,制定湿地保护法。四是制定重要流域、特殊区域的生态保护法律。制定首部全国性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突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本要求。 “目前正在审议的有黄河保护法草案、黑土地保护法草案,还要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许安标表示,生态文明领域立法任务艰巨繁重,未来将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立法的体系化、系统化。 “通过授权决定、改革决定保障改革先行先试依法有序进行,积累试点经验,形成制度成果,再制定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这是新时代立法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主任岳仲明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通过立法推动和保障改革走深走实、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促进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一是通过立法授权保障改革探索试验。近十年来,一共作出了30件授权决定和改革决定,涉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30件的授权决定和改革决定确定的大部分改革任务已经完成,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二是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规定,及时予以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放管服”等改革需要,加快统筹修法、“一揽子”修法工作,共作出24件打包修改的决定,涉及修改法律、修改法律问题的决定152件次。三是立法确认和巩固重大改革成果。比如,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修改土地管理法,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四是立法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编辑:逍遥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