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794647 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还要来自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作为我国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节能环保产业”虽呈现了很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10月19日,北京国际生态经济协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法制日报社在北京联合主办“国家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院士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为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瓶颈和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会诊把脉,共谋良方。 ▲ 赵华林 针对从去年开始环保产业就被称为进入了“寒冬”这一观点,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部长级干部、党委巡视组组长赵华林认为环保产业仍然是朝阳产业。第一,环保产业被国家列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第二,环保产业具有两重性:首先环保产业具有产业属性,会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其次,环保产业具有环保属性,环保产业是政策驱动型,是投资密集型。所谓政策驱动型是国家要管什么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环保市场。比如说国家要监管大气,大气治理的市场就出来了,国家要改善水环境,就有了水产业。第三,环保产业目前处于大转折的阶段,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环保产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第四,环保产业最终极目标是要为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绿水青山。第五,发展环保产业要有战略思维、战略定力,即全局性、长远性,要从国家经济增长的大趋势来看环保产业,要从国家环境管理的大政方针来看环保产业,要从国家金融政策和金融形势来看环保产业,要从世界环境发展趋势来预测中国未来的环保产业,也要从环境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来看环保产业。第六,环保产业仍然是朝阳产业,将有更大的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环保产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保产业是主力军。环保科技创新与大数据、5G的结合将为环保产业提供巨大的助力,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全社会的关注将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赵华林建议,从国家层面,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环保产业宏观研究,支持推动和扶持以及规范环保产业的发展。此外,环保企业要找准定位,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环保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目前数据表明,环保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净资产的回报率都低于平均的工业企业,要降低企业的负债率,要防范风险,聚焦主业。 ▲ 余红辉 “虽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与中央的要求、新时代文明建设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面临产业集中度低、污染治理任务重、商业模式创新不足、资金短缺、科技创新动力不强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余红辉直言。 对此,余红辉建议: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大型龙头企业推进资源整合能力,进而增强节能环保产业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依靠市场力量,支持优势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格局重塑。强化源头减量和全过程监控,从根本上解决普遍存在的重末端治理、轻源头控制的现象,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源头减量和污染物排放的全过程监控。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坚持市场化运作,积极培育可持续商业模式,避免违背企业意愿的“拉郎配”,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导入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促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健康发展。发展壮大绿色金融,构建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形成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贷款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完善国家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充分发挥国家专项基金的资金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努力以核心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加快发展,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承担节能环保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建设国家级、省级节能环保工程技术创新平台,构建一批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联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 毛凤丽 “我们先找准民营企业的定位,做精、做强、做大。”民营企业代表、雄安科融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雄安科融)实际控制人毛凤丽发言说。 垃圾处理、洁净燃烧和水处理的节能环保产业是科融环境的三大板块,此外,氢能产业作为未来的产业和重要的布局。 作为雄安唯一一家节能环保上市公司,雄安科融在节能环保行业承载着重建雄安新区环境服务领域的多项任务。 毛凤丽认为,在节能环保产业,国有企业虽然占据主力军优势,但是民营企业也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具有更强烈的市场敏锐度和敢于承担投资风险的魄力,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企业发展风险,机遇和风险时时并存。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优良的环境,依然是当前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和内容。特别是对于中央和国务院制订利好政策落实结果的追踪和检查,是民营企业家普遍重点关心的,希望政府能从中落实。 毛凤丽呼吁,希望政府部门将抚育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通过出台具体细化措施,层层下发,层层传导,真正促使政策执行,正视、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务院“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杜祥琬认为,节能提效,首先节能是中国能源战略之首,是绿色低碳第一能源,也是保障国家能源供需安全和能源环境安全的要素。我国绿色、低碳能源战略的三个支柱包括:一是节能优先,提高能效;二是煤炭和石油的高效、洁净化利用,提高天然气的比重;三是高质量、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核能),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效是一个先进的能源体系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杜祥琬介绍说,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国淘汰的落后产能,涉及炼钢1.7亿吨、水泥10.3亿吨、炼铁2.1亿吨、落后煤电一亿千瓦。近20年来,中国节能总量占全球节总量的1/2,但中国整个能源体系的总效率还是偏差的,单位GDP能耗仍然偏高,现在还是全球1.5倍。此外,我国建筑能耗占到总能耗的1/3,再加上全过程的能耗,社会的一半能耗花在建筑里。所以节能提效仍然是中国能源体系面临的系统性的课题。” “节能提效靠什么?”杜祥琬提出: 第一,转变发展方式是根本,要以新的发展理念和思维方式迎接新的常态。第二,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节能提效,高耗能产业占比不应该继续扩张。第三,除了产业结构以外,技术进步节能提效仍然是非常重要。工业节能,我们13种工业重点产品,每年的节能潜力大约3.3亿吨标准煤。 就节能提效减排,杜祥琬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分布式能源对节能提效减排意义重大,特别是中国东部,东部是中国能源主要的耗能区或者是负荷区,要把东部的能源用户由消费者变成产销者。这不仅能改善国家能源本身的结构,而且可优化国家能源空间格局。有利于能源的供需安全和能源的环境安全。“因为可再生能源是我们完全自己可以掌控的,这个比例越大,能源就越安全,能源安全不仅仅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问题,如果自己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比例越高,能源越安全,环境也越安全。”杜祥琬坦陈。 ▲ 彭苏萍 “在国家能源开发过程中,环保监管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都应用一种积极和动态的观点,跟进落实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生态修复中心主任、绿色矿山环保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彭苏萍说。 彭苏萍介绍,1991年左右,中国煤炭主产区主要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因为资源禀赋特征和人口和环境的问题,提出往西部转移。鄂尔多斯发现大的煤田之后,提出了生态环境问题。当时鄂尔多斯地区是沙漠或者半沙漠、干旱半干旱地区,在这样的地区大规模地开采煤炭,会不会造成环境损害的加速?如今,随着时间推移,在国家约束的红线和生产企业的努力下,鄂尔多斯地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情况没有出现,而是变得更好。生态恢复比我们想的好。 经过20年的观察发现,过去从短期观测看,煤矿开发过程被定义为破坏生态环境,现在发现,它对环境的损伤是短期的。反过来,修复之后,植物生长速度比其他地方更快,存在自修复的现象。为什么更快呢?彭苏萍形象地说,就像家里种菜一样,如同翻了地,整个生态环境发生一些变化。 “我们应多做点实验和观测,把节能环保事业和国家工业发展、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紧紧融在一起。”彭苏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