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794647 低价中标现象日趋严重,迫使制造企业长期在亏损或微利状态下运行,不利于装备制造业和核电产业健康发展,必须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核电业界的高度重视。
我国核电起步晚,许多核电相关标准、规范均由国外翻译引入,造成了国内缺失完整、统一的核电规范体系。从国外引进再翻译的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衔接不上,给核电制造产业带来深层影响。 “我们公司搞核电设备十年了,累计投资早就超过了十亿。我们这些民企投入巨资搞研发,失败也就算了,但研发成功后,价格比国外产品低百分之几十,却还是卖不出去。”日前,国内某不愿具名的核电设备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大倒苦水。据记者了解,近年来,随着核电规模化发展和自主三代核电研发成功,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取得巨大进步,但在拉低同类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国产核电设备却面临“无价无市”的困境。
一组2017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核电的关键设备已全部实现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制造,设备总体国产化率首产可达80%,批量化生产后有能力超过90%。高国产化率的背后,制造企业缘何抱怨产品卖不出去?核电设备国产化还面临哪些问题? 精细环节仍存短板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9》显示,我国目前已形成覆盖核电主设备、泵阀、控制系统、大锻件等关键设备和原材料的全供应链体系,三代核电综合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能满足每年新开工8至10台核电机组建设的需求。
“核电设备国产化率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目前只能说,国家对设备国产化率有所要求。比如M310堆型要求国产化率是80%以上,三代核电机组国产化率要达到85%。”一位核电行业专家坦言。
从事核电设备制造工作的高级工程师蔡振芳告诉记者,我国发展核电伊始,核电设备都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设备的基础上制造的。“以前,我国核电设备是根据国外合同图纸,按合同要求,投入巨资采购制造的。目前,通过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主要核电设备逐步都实现了国产化。”
不过,核电设备仍有“卡脖子”难题。
对此,国内某核电厂设备管理人士告诉记者,在某些环节上,国产核电设备存在短板。“像调节筏门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由于研发投入、设备加工精度、管理等环节的薄弱,国内产品在工艺制造上与国外产品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
我国自今年1月1日起执行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目录(2018年修订)》显示,我国在用于核岛主设备如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控制棒的镍基焊材仍主要依赖进口。“核电站向我们采购时,我们所提供的设备都是国产化的,但我们在采购原材料时,有些用于核岛主设备的焊材多为进口。”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专业技术总工苏平说。 低价中标显恶果
对于民营设备企业表达的困境, 上述核电厂设备管理人士表示,国产设备具有价格相对便宜、采购周期更短的优势,电厂采购时并非主观排斥购买国产设备。“国内设备企业总认为电厂不想用国产设备,但据我了解,大部分电厂还是想用国产设备。不过,国产设备确实存在着可靠性短板。作为电厂,首先考虑的是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和稳定。”
该人士还指出,国产设备出售难的主要问题,很多情况下还是质量不过关。“质量问题并非设备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而是无序竞争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据记者了解,核电设备招标采购中,价格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有些制造企业力求中标不惜过度降低造价,从而忽略了产品本身的品质提升。
另外,也有核电设备企业人士告诉记者,设备综合评标中存在人为因素影响。“评标前先唱标,价格公开,评技术标时评标人员就会偏向低价企业,从而把技术分数抬高。行业内都在讨论,为什么总是价格低的产品中标?这种情况下,往往价格不降低就卖不出去,但价格降低了,又铁定亏损。”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隋永滨曾公开提到,目前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业确实存在着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的局面,尤其低价中标现象日趋严重,迫使制造企业长期在亏损或微利状态下运行,不利于装备制造业和核电产业健康发展,必须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核电业界的高度重视。
隋永滨认为,装备国产化是我国发展核电的重要方针,装备制造业为核电国产化付出了巨大代价,需要市场持续支持,核电用户应该给予其更多包容和理解。 完整标准体系待建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我国核电起步晚,许多核电相关标准、规范均由国外翻译引入,造成了国内缺失完整、统一的核电规范体系。从国外引进再翻译的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衔接不上,给核电制造产业带来深层影响。 蔡振芳也认为,核电国产设备存在的最深层问题,就是缺少一套能够反映和代表我国核电水平和状态的完整国家标准。“核电设备制造所用的材料往往来自不同国家,在同一个装置内会出现不同国家的材料体系。因此,没有国家统一的设计、制造及验收标准,既不利于原材料采购,也会因材料体系不同而增加制造验收的困难,同时无法体现出我国核电的先进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曾表示,我国核电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其实已经开展多年,但仍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他认为,完整的核电标准体系应包括厂址选择、安全和环境评价、设计(总体设计,系统、厂房、设备设计)、核燃料设计制造、设备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安全保卫、消防、职业卫生、经济分析等,而我国自己编写的核电标准,在核电站设计时的采标率比较低。
2018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核电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9年,要形成自主统一的、与我国核电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核电标准体系;到2022年,国内自主核电项目采用自主核电标准的比例大幅提高,我国核电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显著提升;到2027年,跻身核电标准化强国前列,在国际核电标准化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编辑:逍遥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