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794647 英国近日举行能源问题听证会,就冬天用电问题进行探讨。能源市场监管机构官员乔纳森・布里尔利郑重承诺:“一定不会让英国陷入无电可用状态!”话音刚落,房间里顿时暗了下来――停电了。 电力紧缩从欧洲蔓延至全球,英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电价暴涨。印度超半数电厂存煤不足三天,随时可能因缺煤而停电。黎巴嫩电网长时间处于断开状态,全国陷入黑暗。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最近宣布,拉尼娜现象已经回归,将会在2021年底前达到强度峰值。 凛冬将至,“能源危机”一词在媒体和研究报告中频现,能源价格暴涨似乎也在印证这种说法。 全球性能源危机真的来了吗?“危言耸听”,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教授对极派Daily表示,“能源紧张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复苏,能源供应跟不上需求增长。这是能源暂时性的供需错配,是软短缺。” 01全球能源软短缺 “国际上,石油产能也比较充足,欧佩克还在限产。但石油要经过很多的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中间存在一个时间差。”林伯强表示。 疫情使得整个能源交易、物流交通被打乱,所以供应一时未能跟上,在林伯强看来,谈不上危机。 以英国为例,英国面临逾10万货车司机缺口是本次供应链危机的最大原因之一。据报道,受司机短缺影响,各大零售商以及港口的运输工作严重受阻。在承担英国近40%货柜运输量的费利克斯托港,当前有大量货物积压却无人运走。 “货车司机工资加到三倍就一定有人来嘛。”他预估,全球能源供需在市场化的运作下,两三个月之后就能重新得到平衡。 与能源紧张相比,供应链中断和通胀风险更严峻,民众可能会度过一个物资匮乏而昂贵的冬季。 据英国媒体报道,因担心断供,英国人今年提前抢购圣诞礼物。玩具、电子产品等商品早早脱销,众多英国人甚至专门请假去商店购物。尽管较往年,他们“下手”早了一到两个月,今年圣诞可能买不到玩具、圣诞树、火鸡甚至是糖果。过去几周内,英国多家主要连锁超市均出现货架空空如也的景象。 02中国煤电博弈 东北拉闸限电曾一度登上热搜,而疫情与电力紧缺似乎总是结伴而行。2003年,非典疫情控制之后,也出现了全国性拉闸限电的现象。两次限电原因是否一样?中国存在能源硬性短缺吗? “2003年,属于硬短缺,全国火电装机量低,产能有限。今年的情况属于软短缺。从煤电装机总量上来看,今年的煤电利用小时数应该在4500小时左右,因此就全国而言电力装机实际上是够用的。”林伯强说。 电力行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拉闸限电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是达到危机水平的案例并不很多。 据了解,煤价是决定火电厂成本的核心要素,煤炭往往占发电成本70%左右。由于煤价高涨的问题,导致发电厂发电积极性不高,煤电系统出力不足。 贯穿中国火电行业发展的最大命题,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市场煤、计划电。 资料显示,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煤炭行业尤其是开采行业一度是严重的供大于求,所以“十三五”期间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去产能。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范围“十三五”期间一共关停了大约10亿吨产能,而2016年到现在核准的煤炭产能只有大约3.5亿吨, 全国煤炭行业供大于求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的同时,也为本轮煤炭价格暴涨埋下了伏笔。 林伯强分析,今年中国电力供应结构中煤电可能会接近70%,另一方面,电力 消费结构中工业用电占70%,两个70%叠加到一起,对电力供需影响非常大。 解决这一轮电力供应短缺的主要工作应该从两个70%入手,从电力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用力。 供给侧通过鼓励煤炭供给及提高电价,鼓励煤电出力。国家发改委10月12日提出,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真正建立起“能跌能涨”的市场化电价机制。同时,推出增加内蒙、山西等地的煤炭产能等举措。当然,提高电力系统调配能力,保证煤炭运输体系顺畅也同样重要。 从需求侧说,国家发改委推出了重大电价改革举措,朝电力市场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主要体现在对高耗能行业(重工业)电价上涨不设限。 目前高耗能行业大概占了约45%的用电量,由于其对电价很敏感,如果电价涨上去,会抑制电力需求,对煤的需求也就会跟着下降,可以比较快速地使电力供需达到平衡。 近期,彭博社发表了《为什么中国面临能源紧缺,这意味着什么?》一文,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中,作者认为中国近期出现的限电现象,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进口煤炭减少,尤其是与澳大利亚之间关系的降温,导致了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的锐减。 对此,林伯强分析,中国并不是缺煤才从澳大利亚进口,是因为运费问题。以往中国的煤炭格局是北出南进,但煤炭从山西运到福建可能会比从澳大利亚运到福建更贵。煤炭进口占比非常小,即使不进口,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部分地区限电是事实,但这与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的减少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03新能源不背锅 每一次能源供应出现问题,新能源都要被拉出来说事,这次也不例外。 一些舆论开始反思新能源的弊端,比如发电不稳定,成本高等,更有媒体将欧洲能源紧张归结为脱碳苦果。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发展新能源无疑是为了保护环境。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和成本高的确是缺点,但新能源不应该为能源短缺负责。”林伯强表示。 就全球而言,目前新能源占比很小,不足以影响能源大局。比如说,中国是新能源装机大国,但风电、光伏在当前电力结构中占比仍比较小,只有9%左右,影响力相对有限,因此新能源的局限性不可能是造成此轮缺电和限电的主要原因。 “应该反过来说,如果新能源占比更大一些,电力周期性紧张就会得到缓解。”林伯强说。 (编辑:逍遥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