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794647 他们来自南京市各部门、板块、开发区(园区),主要央企、市属国企。 他们是各单位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 11月4日-5日,他们集结在全市首期“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培训班上,为全面推动各板块、各行业、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蓄能充电”。 “双碳”专题培训班培训了什么?首批参训追“碳”人,学到了什么?南京市将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紫君随培训班学员参加了“集训”。 势在必行
专题培训班会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健 摄 本次培训班由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主办,主办单位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政策标准及实施路径等,对参训学员进行了专题培训。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11日,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成立暨碳中和发展研讨会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两个多月后的12月11日,南京市政府即联合东南大学等有关方面,共同组建了全球首家以“碳中和”命名的研究机构――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标志南京在碳中和战略路径研究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长三角碳研院院长、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委员会主任朱晓明,为专题培训班上了第一课。
朱晓明说,放眼全球,实现碳中和将是一次经济机遇、一场能源革命、一轮产业变革,绿色、环保和无污染的产品将更受下游行业的青睐。在此过程中,各国龙头企业将纷纷提出碳中和的目标,并传递至供应链,“绿色壁垒”正在逐步形成,如完成不了碳中和的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将会被总部裁撤,无法实现绿色生产的企业将被踢出供应商目录,企业也会转而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保障充足的绿色电力、绿色能源供应,以及灵活高效的碳交易市场。 碳中和正在引起一场全球的供给侧改革,谁先实现转型,谁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 宁企助力特高压发展,打造绿色电力市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如何才能实现碳中和?长三角碳研院副院长、东南大学教授王培红从“能源革命与产业变革破解双碳挑战”角度进行了阐述。
王培红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达到25%左右;到2060年,达到80%以上。从目前的不到20%,到未来的80%以上,这是能源结构的颠覆性改变,更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必须进行能源革命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未来能源,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深度脱碳。 目前,已经进入我们视野,并在规模化应用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等,但限于现实技术和工艺水平,这些新能源能量密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规模化利用成本还需要进一步降低。与此同时,作为未来能源重要方向的核能、氢能,也展现较好应用前景,但安全性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控制。 能源是丰富多彩的,但调整能源结构是艰苦和漫长的,实现碳中和需要全球合作治理,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参与,包括每一位市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绿色低碳生活习惯。 六合开发区利德东方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其厂房屋顶上安装了大面积的太阳能光伏电板,在源头上使用清洁能源。通讯员 苗建鹏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培训班上,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肖睿,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能源资源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碳研院副院长赖力等,还分别从“新能源科技创新与规模化应用”“城市碳中和发展的目标与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讲解。省、市发展和改革部门相关负责人,也就“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及绿色低碳发展规划等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不虚此行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次专题培训,市领导出席开班式并作开班动员,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和长三角碳研院做了充分准备和精心安排。参训学员一致表示,本次培训内容紧贴当前南京双碳工作实际,具有较强理论性、实践性和针对性。 结合学习心得,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徐明尧,就进一步做好规划资源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了初步思考。
一是源头替碳,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二是过程减碳,实施“南北都市田园,中部田园都市”的空间战略,构建绿色低碳导向的国土空间格局。 三是末端固碳,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摸清“山水林田湖草”的底数,开展耕地、林地、湿地等自然资源碳汇功能的分析,查清全市生态系统碳汇本底和增汇潜力;同时,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推动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深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推动生态增汇。 绿水湾湿地修复后效果显著,吸引白骨顶鸡聚集在此栖息,数量逐年增多。通讯员 武家敏 南报融媒体记者 孙中元摄 建邺区副区长袁婷表示:将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区域布局,转化思想观念,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坚持全产业链绿色化,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结合,坚持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们将把此次培训精神带回,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凝聚部门合力,紧抓重点企业、关键行业,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确保落实到位。同时,进一步加强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建立高效的协调联动机制,做到促经济、降能耗、保民生;进一步加强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情况考核评价,建立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碳达成率、宜居宜业、政策法规、绿色金融‘六维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严格能耗双控责任考核评估制度,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旁,市民在鱼嘴湿地公园和三桥湿地公园游玩休闲。南报融媒体记者 姚强 杜文双 张华 摄 市城建集团副总经理钟东表示:通过这次专题培训,大家深刻认识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一个庄严承诺,更是一次推进国企转型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契机。 市城建集团将在既有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努力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扎实推进城建绿色转型;拓宽燃气使用范围,加快光伏发电、氢能源布局,加大投资清洁能源力度;扩大公共交通新能源规模,积极缓解主城停车难题,积极落实低碳生活方式;加强垃圾分类处置利用,促进生物质能源化发展,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目前,马群综合换乘中心项目主体基本完工,预计年底将与S6号线一起投入使用。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坚定前行
在培训班采访中,紫君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市绿色低碳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五年间全市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22%,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实现“双赢”;但全市能源偏煤、产业偏重,高碳锁定特征明显,碳减排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绿水相依,美丽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据介绍,目前市委市政府已经制定下发了“双碳”工作方案和“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面对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我市各板块、部门和企业,将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围绕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以及钢铁、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01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 我市将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双碳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严控增量项目,实施用能预警,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长效机制。同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节能改造,加快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绿色转型,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 近日,位于江北新区南京生物医药谷的南京基因与细胞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02科学有序调整能源结构方面
将稳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低碳转型,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研究出台精准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等。 六合供电服务中心累计完成580户分布式电源报装,通过将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农业大棚有机结合,孵化多元化产业链,实现生态和谐发展。通讯员 林帆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 摄 03推动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方面
将大力实施绿色建造,切实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加大对新能源车船的支持推广力度,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绿色低碳出行。 2020年6月,国内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综合服务楼宇(南京电动汽车极客空间江北新区站)在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投入运营。南报融媒体记者段仁虎 摄 04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方面
将依托长三角碳研院以及高校科研院所,提前布局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有序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加快智能电网、储能、氢能“制储输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 南化公司的捕碳技术走在国内国际前列。中国石化南化公司供图 05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方面
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巩固和提升我市碳汇能力筑牢基础。以森林、湿地、耕地等为重点,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森林抚育工程,突出长江、石臼湖等重点区域,强化湿地和耕地保护等,不断提升碳汇能力。 成群的大天鹅、小天鹅等候鸟在石臼湖面翩翩飞舞。南报融媒体记者 姚强 冯 摄 (编辑:逍遥客) |